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0年6月28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03:11  浏览:81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0年6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1990年6月28日)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一、免去孟仲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任命侯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二、免去李玉成的最高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庭长职务。
任命陈嘉宾为最高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庭长。
三、免去陈嘉宾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任命甘明秀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四、免去沈建、方磊、陈文浩、蒋秉瀛、李明惠、杨诗厚、张善、李沛成、郑恒顺、杨洪逵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任命蒋志培、张继红(女)、王德尧、杨立新、葛行军、姜联润、吴合振、张廷智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五、免去有廷之、赵善培、沈永金、吴保魁、刘秀华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任命赵登举、张德章、何晔晖(女)、苏德永、陈又胜、刘立宪、叶惠伦、杨振江、王鸿翼、柯汉民、林将兴、徐森、姚世根、戴玉忠、曹进禄、仲金福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六、任命付旭梅为最高人民法院交通运输审判庭副庭长。
七、任命李宜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2011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开展2011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201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提升监管效能和水平,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决定对各省(区、市)2011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主要内容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情况。重点是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接及队伍组建情况、经费保障情况、执法装备配备情况等。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监管制度和机制创新情况,监管工作成效等。

  二、考核方式
  采取省(区、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查自评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时间安排
  (一)各省(区、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于2012年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评和对省以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并将自查自评结果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报送的材料包括:自查自评报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指标评价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考核评价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总体评分表。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于2012年3月组织对部分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具体时间、地点和考核内容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确保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导向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动餐饮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适时向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通报绩效考核情况。


  附件: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管理指标评价表
http://www.sda.gov.cn/syjbs1211/fj1.rar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考核评价表
http://www.sda.gov.cn/syjbs1211/fj2.rar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总体评分表
http://www.sda.gov.cn/syjbs1211/fj3.rar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试论当代中国的宪法惯例


内容提要  宪法惯例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宪法渊源,在当代中国的宪政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宪法惯例的一般原理出发,试对当代中国宪法惯例的状况、作用、地位和生成机制等加以评述。
关键词   宪法惯例  当代中国























目   录


序 言
一、宪法惯例的概念解析
二、当代中国宪法惯例的实例举要
三、当代中国宪法惯例的要素、结构及特质
四、宪法惯例的生成机制
五、宪法惯例的积极意义、固有缺陷及制度完善
结 语
参考文献


序  言


多年以来,我国宪法学界形成共识:依法治国,首先应当“依宪治国”。不过,在很多宪法学者的意识里、在绝大多数公众的心目中,此处的“宪”,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讲,仅限于成文宪法,即宪法典以及单行宪法性法律文件。实际上,当代中国宪法的构成远非如此简单。不揣浅陋,我以为, 它是一个以宪法典为核心、由宪法性单行法律、普通法律中的宪法性规范以及其他类型规范共同构成的复合性宪法,来源不一、成分复杂、形式多样,可谓一株主干突出、分枝繁茂、根系发达、生机勃勃的“宪法之树”。其中一枝——“其他类型规范”之一——宪法惯例(constitution convention),虽然广泛存在,并且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现、当代中国的宪政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这一重要的宪法渊源和宪法现象长期以来注意不够、研究不多。
基于上述观察,本文拟从性质、确认标准、现状、结构和生成机制等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宪法惯例试作述评。
题中的“当代中国”,指1949年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地区。


一、宪法惯例解析